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广东省消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度消费投诉分析报告。去年,全省消委会系统消费投诉的热点难点主要集中在湾区跨境消费服务标准、扫码支付隐藏陷阱、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智能家居数据与隐私问题、“绿色消费”噱头、成人培训和电商培训服务良莠不齐等方面。

绿色消费噱头多多,商家营销有待规范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消费方式,但一些商家却借此大做文章,不当谋取利益。如以“绿色消费”作为噱头,不规范营销手段误导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问题】
·商家滥用“环保材料”“零污染”作为宣传卖点,实则缺乏权威具体的认证或标准支撑,产品环保性堪忧;
·夸大产品环保效果,声称产品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但实际含有超标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伪造绿色认证标识,随意贴上“绿色”“环保”“有机”等标签,以此蒙骗消费者。
【案例】
消费者骆女士进行新房装修时,花费624466元选择了某家承诺材料无甲醛的家居公司签订全屋定制合同。结果家居安装完并开窗通风三个月后,其邀请的第三方甲醛检测机构却测出主卧和次卧甲醛超标。对此商家称空气中甲醛来源比较复杂,不能证明材料问题,需骆女士自费自行排查和检测所有材料是否存在问题,称只对材料负责,而不对空气质量负责。因家中除品牌方产品无其他家具软装,故骆女士不认同商家说法向消委会投诉。但商家坚持要求消费者拆板送检,检测产品含醛量超标才承担相应费用,最终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意见】
“绿色消费”本应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方式,但商家的不规范行为却给市场带来了消费乱象,让消费者面临经济损失和潜在风险,破坏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公信力,阻碍其健康发展。商家应确保绿色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严格遵循绿色标准和规范,确保生产环节采用环保材料与生产工艺。消费者了解常见的绿色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仔细查看产品的标签、认证证书,提升辨别能力,多渠道对比产品信息,避免被商家宣传迷惑。